独家 _ 火爆“出圈”的背后!农商银行如何与文旅产业相融共生




导 读:

涵盖民宿、景区、文创产品等类别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农商银行如何主动创新?如何破解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风险点?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农商银行可通过定制化产品助力民宿经济做大做强、提供“一揽子”服务助力景区稳健运营、将文化与金融融合创新助力文创产品发展升级等方式,实现与文旅产业的相融共生。

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 孟 玥

在创意优先的新文旅时代,频频出现火爆“出圈”的网红城市和景区。乡村文旅也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涵盖民宿、景区、文创产品等类别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和保障。在这个过程中,农商银行如何主动创新?如何破解可能遇到的难点和风险点?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1

助力民宿经济做大做强

定制化产品解难题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日渐火热,作为配套产业的民宿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特色、精品民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民宿经济”也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增长点,但民宿业融资困难却是普遍存在。各地农商银行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大力支持民宿业可持续发展。

江西婺源,被称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农商银行紧跟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回暖趋势,聚焦民宿经济快速发展中的信贷需求,创新推出“百福·兴宿贷”等贷款产品,为支持“婺源民宿”品牌和民宿经营主体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效缓解了发展旅游产业所需的资金难题。

然而,在支持民宿经营主体做大做强的过程中,其自身抗风险能力较弱的属性也是婺源农商银行重点关注的问题。

民宿大多位于乡村郊外,在道路、水电设施、环境、管网等方面,需要承担较高的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经营风险加剧,很难纳入信贷业务支持范围。面对上述问题,婺源农商银行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货币政策、环保政策,加强与地方政府、环保部门、监管部门的信息沟通,深入了解和掌握民宿的经营理念、经营状况,审慎、科学、理性地进行乡村旅游产业信贷决策。

同时,婺源农商银行将乡村旅游产业信贷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农户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引导民宿经营主体走上“民宿振兴”的道路,做到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民宿“两不误”。

图为江西婺源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到当地民宿了解经营情况。

除了抗风险能力弱,租赁经营的民宿在融资中也存在“先天不足”。民宿经营主体对房屋没有所有权,无法通过房屋抵押贷款融资,虽然经营户可以通过个人信用贷款获得部分资金,但贷款额度有限,且贷款利率水平相对较高,无法有效满足贷款需求。

浙江洞头农商银行积极探索创新,在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分行和浙江农商联合银行温州管理部的指导下,推出“民宿收益权抵押贷”,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将民宿某一时间段的收益权以应收账款形式登记,并根据民宿每年的预估收益测算贷款额度,有效破解民宿业融资的难点和堵点。

与此同时,为更有力地支持民宿经济发展,确保民宿租赁经营户获得更匹配、更精准的授信额度,该行在抵押物价值评估环节,充分考量民宿经营使用权剩余期限、流转价款、支付价款等民宿经营附加值及预期收入等因素,并结合民宿发展潜力、经营者能力、品牌效益确定最终贷款额度,在满足民宿租赁经营户融资需求的同时,有效引导民宿租赁经营户提升自身实力,加强精品民宿建设升级,进一步激活民宿业的内生动力。

2

PG电子网址

助力景区稳健运营

“一揽子”服务实现深度融合

旅游景区建设普遍存在季节性特点显著、缺乏可靠有效抵(质)押物和有效经营管理理念、资金需求“短频急”、经营风险较高、规模和信用水平较低等融资难点,严重制约其融资能力。

据《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采访了解,各地农商银行从重点项目和关键企业入手,用“一揽子”定制化服务破解旅游景区建设“融资难”。

创新组合信贷。针对文旅企业缺乏有效抵(质)押物的现状,湖南茶陵农商银行大力推广“公司股权质押贷”“信用+”组合信贷产品,发放流动资金贷款5000万元,切实解决茶陵县实施“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品牌项目——“中国花湖谷”景区建设遇到的融资难题。目前,该景区已成为国家3A级景区,解决3000多人就业,日接待游客2万余人。

打造乡旅金融驿站。江苏兴化农商银行与千垛景区达成深度合作,在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建立乡旅金融驿站,作为推广“乡旅E贷”的宣传阵地建设,进一步加大信贷支持本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和客户发展的力度。

↑图为江苏兴化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在“E路有我”线下体验馆为游客介绍本地特色农产品。

乡旅金融驿站由“乡旅E贷”展示区、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和“E路有我”线下体验馆三部分组成。其中,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点可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配有STM、多媒体终端、点钞机、保险柜等设备。除可提供小额取现、转账汇款和代理缴费等金融服务外,还可提供140项“江苏政务”通办事项。“E路有我”线下体验馆以“大美江苏乡村行”为主题,依托直播形式,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格局,旨在推广本地特色农产品。

提供配套服务。山西平定农商银行与负责娘子关景区运营和维护的企业共同探索“银旅合作”模式,推动落实“一揽子”政策措施、信贷产品和科技支持,与企业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渠道共建的发展机制,着力解决该企业不同运营阶段的融资难题。同时,该行提供资金支持为景区提供了一套一体化的票务系统,配备支付系统、售票电脑、打印机、服务器、进出口闸机等相关设备,极大地提升了景区的服务效率,也为景区节约了庞大的人工成本。

建立清单制管理机制。山东荣成农商银行为国家级4A级景区那香海旅游度假区制定专项金融服务方案,建立项目进展、企业需求、上级政策、跟进服务专员、贷款资金到位情况“五张清单”,压实责任并环环相扣,最大程度倾斜信贷资源,最大限度简化办贷环节,帮助鸡鸣岛景区、旅游度假酒店等项目改扩建。完成改扩建的景区非常火爆,较2019年翻上两番。

3

助力文创产品发展升级

推动文化与金融的融合创新

农商银行在为民宿、景区等文旅主体提供金融服务的基础上,还加大了对特色文创产品的扶持力度。

福建泉州农商银行在西街非遗传承点设立“刺桐钱庄”,融合非遗文化,在展示锡雕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布设智能展示设备、宣传折页等方式为当地居民及游客提供金融安全及金融产品宣传;通过金融助理定期驻点,为客户提供业务办理、金融咨询、金融教育等多元化便民惠民服务。

该行早在2017年就联合泉州申遗中心推出首张助力申遗的借记卡——“海丝卡”,并以此为载体,创新“一卡一贷一路”海丝系列金融服务,推出“海丝三贷”,其中“传承贷”主要支持当地非遗传统工艺及文化传承推广,目前已支持木偶戏、传统香制作技艺、泉州木雕、德化瓷烧制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及其非遗传承人发展。

《中华合作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传统文化与业务创新融合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及行业壁垒是较大的难点。

对此,泉州农商银行紧紧围绕“党建+金融助理+多社融合”战略工程,通过战略合作、平台联合、服务联创、资源共享等合作形式,形成“政银企”融合发展的长效机制,找准文化与业务融合的对接点、落脚点,拓展合作领域,推广“政策+产品+客户”模式,探索推动文化与金融的有效融合创新。

图为福建泉州农商银行金融助理展示该行在“锦上福农驿站”新布设的电子屏功能。

该行以“福农驿站”“刺桐钱庄”等站点为基础,在推广宣传簪花、锡雕等传统文化的同时,依托“福农e购”平台拓宽文创产品销售渠道,依托金融助理驻地提升当地金融服务覆盖面;与泉州文旅集团、泉州市文化遗产保护促进会、泉州市鲤城区政府等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依托外部资源,加强对传统文化信息、相关主体、相关政策等信息数据的收集、对接,畅通文化与金融对接渠道。

在支持文创产业中,农商银行还积极探索链式服务,以支持文创产业带动就业创业。

以山东省微山县为例。当地深入挖掘整理运河文化和渔家风情,传承发展端鼓腔、渔家虎饰、船模、麦秆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渔娘面蒸”“传家渔鼓”“渔人轻舟”等文创品牌,进而衍生文创产品,塑造灵动水乡特色的运河风貌和文旅融合发展的村庄景观。在微山农商银行的助力下,当地形成了“金融+就业技能培训+就业工坊+展示展销+非遗体验”的产业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就业创业。该行还为经营非遗项目的非遗传承人、企业负责人、专业技能人士提供信贷支持,助力非遗产业蓬勃发展,不断推动“文旅+民宿”“文旅+研学”“文旅+非遗文化传承”等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

我们看到,金融支持文旅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有效的金融支持可以助力文旅企业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保护、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农商银行可以通过积极的信贷支持、综合性的金融服务、深度融合发展等方式,激励文旅企业在服务提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大投资力度,有效推进文旅产业的持续升级和创新。

点击上图查看作者代表作品


↑↑↑点击上图获取

独家 _ 火爆“出圈”的背后!农商银行如何与文旅产业相融共生

《2024农商银行创新宝典》

(党建创新、网点转型、场景营销、产品创新、营销拓客)

↑↑↑点击上图获取

《2023农商银行转型趋势报告》完整版

百万读者都在看

独家 | 做强营销力!变革网点经营模式的“农商密码”

独家 | 服务个体私营经济,农商银行如何找准发力点?

独家丨农商行“整圈授信”四大绝招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农村金融监制/蔡靓 责编/孟玥 制作/崔海航